索引号
组配分类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发布文号
关键词
信息来源
信息名称
浏览次数
一、出台的背景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风险导致灾难”意识,以安全生产“四责”联动落实为主线,以发现和消除隐患风险、防范事故和灾害为目标,按照“编成组、绑定户、核定量、频重访”要求,逐级逐行业建设逻辑网格,健全完善隐患问题发现、解决、督考闭环机制,构筑“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纵向贯穿、企业全面参与、政企双轮驱动”的网格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监管全过程的程序穿透,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结合AG凯发实际,县应急局牵头拟定了《AG凯发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起草过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改革领域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使应急管理体系延伸到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制定本方案。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建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备、责任明细、运行便捷,覆盖县、乡镇(县开发区)、村(社区)的三级应急管理网格化防控救援体系。构建三级应急防控救援网格,建立应急信息化平台,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四、主要内容
(一)构建上下联动的逻辑网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街道办事处和各行业领域管理部门按照行政区划分行业分层级建立区—街道—村(社区)—责任区四级安全监管网格。
(二)实名制落实网格管理责任。按照“法定、商定”原则,划清属地基层管理网格和各行业管理部门网格的各自管理对象,实名制落实每个行业领域、每个网格和每家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三)建立应急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联网,实地核查,查清各级网格内所有安全监管对象基本信息、安全风险点和安全生产状况,采集录入至AG凯发信息平台系统并实时动态更新,做到管理辖区清、监管责任清、工作标准清、管理对象清、风险隐患清。
(四)推行生产经营单位分级分类监管。结合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事故情况,综合评定企业安全等级,原则上由高到低划为ABCD四级,合理确定每家企业检查频次。
(五)加强重大隐患和高危风险的频重访。对检查(巡访)中发现的隐患和企业报送的隐患问题要建账入库,清单管理、滚动清零。对存在高风险点的企业,加大重访频次,督促企业落实管控措施,防止风险失控升级为隐患、隐患失控演变为事故。
(六)落实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进一步规范隐患排查、登记、流转、整改、监督、销号全过程管理。明确和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隐患销号流程和应急措施,确保隐患排查整治不挂空档、不留盲区、落实到位。
(七)压实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改主体责任。指导各类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支持和鼓励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对设备设施运行状况扫码检查。企业对排查出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并通过管理平台实时报送隐患自查自改情况。
(八)加强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区统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或融入既有网格化监管工作平台系统,推动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录入和动态更新、事件派送交办、现场处置、结果反馈、整改复查等事项的信息化管理。
五、创新举措
(一)建立应急信息化平台。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开通APP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二)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长兼备、平战结合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乡镇(县开发区)组建以民兵、预备役、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为主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援中队;组建村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村(社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分队。
(三)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县、乡、村应急物资储备点建立健全县、乡、村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明确县乡村应急物资储备责任,保证灾害或应急救援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物资能及时运抵救援现场。
(四)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建设覆盖县、乡、村、组的应急广播体系,利用县应急管理网格信息化平台发布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类应急预警信息。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
《实施方案》是全面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结合我县实际,使应急管理体系延伸到基层,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下一步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县、乡、村三级网格的组成架构,理清应急处置流程;二是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加快应急响应速度;三是落实网格员考评奖惩措施,调动县乡村两级网格调度员信息员的积极性。